自2017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以来,台山青蟹的名声在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品质,台山市青蟹养殖协会开始探索蟹稻共生养殖模式。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台山青蟹养殖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台山青蟹养殖面积7800多亩,年产量7000多吨,年产值达12.2亿元。
台山市青蟹养殖协会会长王剑峰表示,台山青蟹取得地理标志之后,蟹从30-40元/斤,升到现在的120-130-元/斤,明显带来很大的收益。
王剑峰今年38岁,从事青蟹养殖已有十多年,是台山青蟹养殖协会的会长,一直致力于如何提升台山青蟹的品质。今年1月,台山青蟹养殖协会和中国科学研究院南方水产研究所共同推出蟹稻共生养殖模式。
蟹稻共生,也叫稻蟹种养,是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在稻蟹种养的环境内,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台山青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河蟹,是养在咸围。因此,水稻的品种挑选了适合生长在海边滩涂的海水稻。
王会长介绍,在咸围平整的时候,中间位置略高,以便插上海稻的秧苗。待稻苗长高至50公分左右高度,按需把蟹苗放置于稻田边上。海稻给青蟹起到一个隐蔽物的作用,吸附并分解池塘的有害藻类,平衡水质环境,减少青蟹病疾发生,提高青蟹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目前,第一批蟹稻共生的台山青蟹还要到12月份才正式上市,但从监测的情况来看,预计会是丰收。(台山电视台记者:容月梨 梁逸斌)
网络维护:
(0750) 551 1881
有线维护:
(0750) 551 1881
广告联系:
(0750) 851 6997
技术支持:
(0750) 851 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