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突围”:一桥飞架向坦途
来源:南方+ 查看数: 0 作者:叶芷晴 杨兴乐
2021
12/02
17:12
评论
(0)

台山,一座滨海之城,依海而立,因海而兴。


百年前,先辈从海出发,远赴外洋谋生。“金山伯”“花旗客”熬尽世间辛苦,寄回银两筑起家乡一砖一瓦。


百年后,发展之机逐浪而来——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加速,台山成为大桥在西岸的“第一落点”,迎来千载难逢的“大桥时代”。


面对难得的“大桥时代”,台山未来如何谋划?此前召开的台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十四五”是台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首个五年,也是破局突围、跨越赶超的关键五年,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新发展机遇,努力走出一条彰显台山特色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设高端产业集聚之地、改革开放活力之地、全域旅游标杆之地、生态文明典范之地、侨乡文化光大之地、安定和谐宜居之地、风清气正实干之地。”


近日召开的台山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选出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围绕台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部署和落实行动。至此,台山市党委、政府班子换届之后,站在“大桥时代”新起点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


可以预见,台山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


文章配图

近年来,台山市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图为台城街道全景。台城街道供图


“大桥第一县”


早前,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再传喜讯——重点控制性工程黄茅海大桥西塔第一节塔柱浇筑完成,标志着大桥主墩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自施工以来,黄茅海大桥建设不断加快。作为黄茅海大桥项目在西岸的落脚点,台山可以称得上是江门的“大桥第一县”,区位得天独厚。


大桥未成,前景可期。环顾世界湾区版图已建的跨海大桥,足以窥见一桥飞架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旧金山湾区,金门大桥和海湾大桥遥遥相望。两座跨海大桥的出现,让被地理隔断的地区由此实现无缝对接,不仅消除了城市的孤立性,催化了边缘地区向发展重心快速转变;更使得区域内互通更加便利,向协同化发展迈了一大步。旧金山因此经济进一步迅速发展,成为著名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美西金融中心。


还有纽约湾区的布鲁克林大桥和韦拉扎诺大桥,东京湾区的京门大桥和濑户大桥,随着这些大桥的启用,湾区内互通更加便利,要素流动更为频繁,成为全球知名的湾区。


将眼光收回国内。长达55公里,横卧在伶仃洋碧波之上的港珠澳大桥,将珠江东西两岸连在一起,让珠海、澳门与香港首次实现直接陆路连接。


桥通,路通,财通,人心通。不难发现,重要交通基建设施尤其是跨海大桥,是实现湾区间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前提,并且在此后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为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保障。


从长远来看,对整个大湾区来说,黄茅海跨海通道是一个重量级的项目。一方面,黄茅海跨海通道将促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栏港经济区和江门大广海经济区的联动发展,珠江东岸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顺着黄茅海跨海通道,跨越大江大河,汇聚至珠江西岸。台山,有望成为这些要素落地的“第一落点”。


同时,黄茅海大桥将与港珠澳大桥共同构成大湾区南端连接江门、珠海、澳门、香港的沿海大通道,尤其是将大幅拉近台山与港澳的距离,这使台山的对外联系通道得到优化,从而有望更快地接入全球经济网络。


作为大湾区发展“潜力股”,台山的底蕴有目共睹。


台山,占位黄茅海跨海通道西,是湾区向西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其土地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占江门三分之一有余,且开发强度较低,如此高的土地承载力成了台山在大桥时代下的突出优势。尤其在“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下,湾区的协调发展需要台山乃至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空间和潜力的更大释放。


作为著名侨乡,台山乡亲遍布海内外,与港澳更是历史渊源深厚、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过去在平台、产业、金融、旅游、民生等领域,台山与港澳合作的广度深度逐步拓展,未来合作潜力巨大。


台山的经济底盘,也在不断筑牢。数据往往是最具说服力的,2020年,台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57.6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五年年均增长6%。过去五年间,台山还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成功创建首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十大田园城市”……


新起点上的再出发,台山可谓迎来了新的风口。


文章配图

银信博物馆丰富的展品,是台山华侨历史文化的见证。


七大目标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大桥筑梦,台山亦全力抢抓机遇。


台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要实现的七大目标,展示了台山在机遇面前的决心——建设高端产业集聚之地、改革开放活力之地、全域旅游标杆之地、生态文明典范之地、侨乡文化光大之地、安定和谐宜居之地、风清气正实干之地。


七大目标,既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又各有侧重,各具打法,是台山未来发展的重要布局。


建设高端产业集聚之地,尤其是着力广东江门临港大型工业园台山片区、北部工业新城建成金属新材料及汽车零部件专业产业园、东南部广海湾经济开发区。高端产业强集聚,有利于扬长、补短、求同,为承接珠江东岸产业、资源、技术外溢打造坚实载体。


建设改革开放活力之地,如全面融入省“12312”现代化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一流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对接港澳取得丰富成果。此举将打通要素高效便捷流通路径,全面激发各类主体活力。


建设全域旅游标杆之地,充分发挥“山泉湖海林、湾侨石岛楼”优势。这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助力推动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典范之地,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主流,加快形成低能耗、低排放、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推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建设侨乡文化光大之地,打造一批有品牌度、影响力的华人华侨交流平台。这将凝聚侨心汇侨力,广借侨智吸侨资,借侨乡之力助推发展。


建设安定和谐宜居之地,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此举将把发展成果更好地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


建设风清气正实干之地,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各级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干部队伍作风素质更加过硬,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这是台山高质量发展坚强的党建保障。


凝聚七大合力,强调协调推进,会使台山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王牌”出击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台山“驭势”的最大一张“王牌”,就是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这将是未来台山发展的重中之重。


建设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台山片区申报规划总面积315平方公里。台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未来五年台山产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关键就在大型产业园区;台山将举全市之力,集中一切资源,高标准建好广东江门临港大型工业园台山片区,为台山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优势、抢得先机提供关键支撑。


台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将紧紧围绕江门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的部署要求,加快完善工业新城、广海湾经济开发区两大平台,努力壮大“农业特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港口物流区三大片区,建设一流的产业园区。


台山工业新城,是江门市重点打造的五大万亩园区之一。未来五年,台山将分近、中、远期扩园1.6万亩,着力建设5000亩的金属新材料专业产业园、5000亩的汽车零部件专业产业园,争取到2025年区域工业总产值比2020年翻一番。待深中通道、中开高速走廊和深湛铁路等交通设施建成后,工业新城将使台山在承接深莞高端产业要素资源上的优势将更明显。


文章配图

台山工业新城企业林立,是商家投资兴业的热土。


广海湾经济开发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的重要区域。全域谋划、整体推进南组团21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将使广海湾经济开发区有更多机会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大量红利。


文章配图

广海湾经济开发区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优越。广海湾经济开发区供图


而在壮大“农业特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港口物流区这一部署中,“农业特区”的建设尤其值得关注。


台山,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业大市、海洋大市,农业优势明显。单说台山大米,台山是广东省水稻面积最大,也是优质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还是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之一


文章配图

台山农业优势明显。图为斗山镇浮月村稻田。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有助于带动台山农业走向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让传统产业成为优势产业。


对此,台山将拓展提升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江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横向集聚纵向延伸,打造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全力争创国家级“农业特区”。


新机遇,新征程,必将带来一个新台山。

评论文明网上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台山“突围”:一桥飞架向坦途
台山“突围”:一桥飞架向坦途

台山,一座滨海之城,依海而立,因海而兴。

2021-12-02
上下九步行街:广州的老味道,这里都找得到
上下九步行街:广州的老味道,这里都找得到

虽然这条街道它位于广州,但它的美食遍布了我国的各个地方,商家...

2021-09-18
跟着非遗游江门,解锁非遗+旅游新玩法!
跟着非遗游江门,解锁非遗+旅游新玩法!

近日,江门推出5条文化遗产游径精品线路。

202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