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至11月是海洋创伤弧菌的最佳生长和繁殖季节,近日,家住台城的黄婆婆因被鱼扎伤,导致感染创伤弧菌,症状严重,所幸医院及时救治,没有生命危险。医生提醒,小伤口勿忽视,创伤弧菌危害大。
在市中医院外三科,患者黄婆婆和女儿向医护人员送上锦旗,感谢他们的及时救治。黄婆婆由于被鱼刺伤手部,伤口处理不当,导致发热、休克,被送到市中医院进行救治。
经医生检查,黄婆婆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并出现出血性休克、意识不清,如果不紧急手术,轻者截肢,重者丧命,医院马上开通抢救绿色通道。
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海鱼、牡蛎、螃蟹、贝类和鲸体等海洋生物都可能会携带,由于毒性太强,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每年3月至11月是海洋创伤弧菌的最佳生长和繁殖季节,一旦出现感染,细菌会经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内快速扩散,引起肌炎、肌膜炎导致坏疽,进而出现败血症。因发病急、进展快,多数病例会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75%。医生表示,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可预防。
1、戴手套处理海鲜
在处理鱼、虾、蟹等海产品时,戴好手套等防护用品。
2、被扎到及时处理
一旦不小心被扎到,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挤出伤口中的血,等手干了以后用碘伏涂抹消毒,可以外用一些抗生素药膏。
3、伤口明显肿痛马上就医
观察一段时间,如果伤口明显肿起来了,就要马上到医院来。和医生讲,有被鱼、虾、蟹扎到手的经历,以便于快速定位和处置。
4、高温烹煮海鲜
创伤弧菌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30至40摄氏度的海水,高温烹煮可以有效杀死细菌。避免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尤其是贝类(如牡蛎)。
5、避免伤口接触海水
预防创伤弧菌,还要尽量避免伤口接触海水。
研究显示,存在酒精性肝硬化、基础肝病、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衰竭等慢性病或有酗酒习惯的人群,感染风险较常人增高,因此这些高风险人群或免疫力低下的人尤其要注意。
台山融媒记者:容月梨 陈舜杰、健康时报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市融媒体中心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市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市融媒体中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
联系方式:0750-8516993 邮件:tsbtv2012@163.com
网络维护:
(0750) 551 1881
有线维护:
(0750) 551 1881
广告联系:
(0750) 851 6997
技术支持:
(0750) 851 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