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建市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市持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打造有品质的城市。台山的城市面貌越发朝气蓬勃,大气靓丽,处处彰显着良好的宜居环境。
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是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为保护和活化台城历史街区,市委市政府根据“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试点先行”的思路,于2017年启动了中山路和县前路至台山一中两条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提质改造试点,目前台城40条旧街区改造已全面完成,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提质改造全覆盖,重现了台城当年“小广州”的历史风貌。
市建管中心副主任谭迪海介绍,旧街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沿街建筑外立面整治、市政道路和人行道改造、景观及绿化改造、公共设施整治等。项目以“修旧如旧”为原则,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将历史建筑外墙进行清洗,修复损坏的构件和门窗,对架空管线进行整治,规范广告招牌和室外空调机的设置,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提炼侨乡元素,恢复骑楼建筑的历史风貌,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民记住乡愁。
除旧街区外,台城东区、南新区及城市道路也发生美丽蝶变。市摄影协会会员甄超英就用镜头记录下2008年三台大道启用和如今舜德路的风貌,以及台城石花山广场的新旧变化。
摄影爱好者甄超英看来,石花山的变化主要是石花广场,石花广场通过市政府的改建,将石花广场改建为真正的市民休闲、娱乐一体的广场。石花绿道从九十年代初期的羊肠小道,改造成目前水泥硬底化双向行驶机动车的道路,成为台山人民的“城市之肺”。
台城东门,作为台城最为繁华的片区,集合了购物、办公、酒店、娱乐、餐饮、生活服务、公园广场、艺术文化、交通枢纽以及居住等全方位城市功能的“活力片区”,历来成为台山人置业首选的地方。随着深茂铁路台城站的建设,以及以陈宜禧路为首的东区新路网的落成,台城东门的区位价值将更为显赫。
除东门新商圈的崛起外,台城南新区的变化更加日新月异。以新宁广场为中心辐射的周边已经建起了体育馆、行政服务中心、博物馆、金星湖湿地公园、学校以及保利、碧桂园等众多大型住宅区和综合体。
从事建筑事业20多年的市住建局副局长谭人任,不仅从小见证了台城的变化,目前更是台城建设的参与者。他从居住、出行等方面进行对比,畅谈台山过去三十年的城市发展历程。
谭人任回忆,30年前,台城城区的面积还很小,老城区的房子大多是民国以及建国初期建设的砖木混合型房子,群众的居住品质只能说是简单满足居住的功能,居住品质还没有体现出来。但30年后的今天,居住的房子和环境可以说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休闲方面。30年前,工作之余休闲的地方只有人工湖的东西湖公园,石化山水库。但现在,台城有了金星湖湿地公园、五福公园、石化文化广场、新宁体育馆华侨文化广场、河滨体育公园以及随处可见的街心公园等一大批美丽舒适配套完善的公园广场。这就是进步,而且是飞跃的进步。
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家”。撤县设市30年,对于台山市民来说,这个“家”正变得更温馨宜居,更有品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处处彰显着良好的宜居环境,群众的满意感、获得感、自豪感更加强烈。
(台山融媒记者:张志强 梁锦超)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市融媒体中心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市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市融媒体中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
联系方式:0750-8516993 邮件:tsbtv2012@163.com
网络维护:
(0750) 551 1881
有线维护:
(0750) 551 1881
广告联系:
(0750) 851 6997
技术支持:
(0750) 851 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