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产业是台山既能促进自身发展,又能为粤港澳大湾区作出贡献的支柱产业。作为能源大市,以及中国电能源产业基地和南方唯一直购电试点地区,撤县设市30年来,台山已初步形成火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互补的多元化电力供应体系,能源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历史上,台山与能源非常有缘。1952年4月,北峰山山谷的塘田水库,全省最早建成的水力发电工程、中南地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蛮陂头水电站诞生于此。这座水电站揭开了我市逐步成为中国电能源产业之地的序幕。其第一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75千瓦,现已作为文物在台山博物馆展出。
进入新世纪,我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燃煤电厂、核电站、风电场等大型电能源项目,电力能源种类齐、规模大,是广东重要的电能源基地。2006年11月,台山市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合同签约及启动仪式举行,广东电网公司、当时的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和首批参加试点的6家企业签订了直购电试点合同,标志着台山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正式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点对多点”模式的直购电试点地区,2007年11月被中国能源协会授予“中国电能源产业基地”荣誉称号。
国能台山电厂于1993年1月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动工兴建,其中发电机组分两期实施,一期为5台60万千瓦燃煤机组,首台机组2001年10月开工建设,2003年12月建成投产。值得一提的是,一期5台机组全部投入脱硫效率较高的湿法脱硫系统,实现了“烟囱不冒烟、厂房不漏气、废水不外排、噪声不扰民和灰渣再利用”的环保目标。2011年,随着二期首两台100万千瓦机组全面竣工,台山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成为南方电网装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台山电厂纪委办公室主任张杨柳是该厂第一批校招职工,从93年台电机构成立起,服务企业近30年时间,谈及电厂发展,他感慨万千。
台山核电站是中法两国能源领域在华最大的合作项目。台山核电一期工程两台单机容量为175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是全球首台和第二台建成投产的EPR核电机组。1号、2号机组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开工。2018年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为台山核电站1号机组成为“EPR全球首堆工程”揭牌。同年12月13日,1号机组正式建成投产。2019年9月7日,2号机组建成投产。
台山核电计划部经理冯宇介绍,截至2021年年底,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两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569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722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超过4736万吨,造林12.8万公顷。
除核能外,台山核电站所属的中广核集团还在川岛及沿海地区建设了连片风电场项目,为我省的新能源发展再添助力。
当前,我市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动工或落户,位于西南各镇的渔业光伏项目即是其中之一。渔业光伏是一种新型的立体产业链,在鱼塘、咸围上方架设光伏板,利用太阳能资源发出绿色无污染电力;在下方水域养殖鱼虾蟹,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汶村光伏电站装机规划总容量为600兆瓦。其中,各50 兆瓦的一二期项目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三期300兆瓦项目并网在即。
目前,渔业光伏项目在台山呈大干快上之势,通威渔光一体(台山)现代渔业产业园二期三期100MW光伏发电项目、海宴华侨农场300MWp渔业光伏发电项目等在如期建设。
撤县设市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台山能源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据统计,到2021年,台山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08.2万千瓦,拥有台山核电一期、国能台电、陆上风电场3个,投产和在建光伏发电项目9个。2021年台山核电发电量197.49亿千瓦时,实现产值71.17亿元;国能台电发电量267.14亿千瓦时,实现产值106.54亿元。
(台山融媒记者:杨尘 梁逸斌 邬丹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市融媒体中心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市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市融媒体中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
联系方式:0750-8516993 邮件:tsbtv2012@163.com
网络维护:
(0750) 551 1881
有线维护:
(0750) 551 1881
广告联系:
(0750) 851 6997
技术支持:
(0750) 851 6957